2007/07/05 | 人类的自我救赎
类别(我的想法) | 评论(0) | 阅读(6) | 发表于 09:25

片名:Children of Men
译名:人类之子

导演:阿方索·卡隆 Alfonso Cuarón
小说原著:詹姆斯 P.D. James
编剧:阿方索·卡隆
Alfonso Cuarón
主演:
朱莉安·摩尔Julianne Moore
   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
   克里夫·欧文 Clive Owen
类型:冒险/剧情/科幻/惊悚
出品:环球(Universal Pictures)

时长:109 分钟

 

剧情简介:

当时间进入2027年,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了数万年的人类却不知何故丧失生育能力。而且在这个已然远离文明的社会和人世,已经在最近的整整十八年都没有一个新生儿出世了。整个人类自然也陷入了恐慌和混乱之中。并且人类作为高级动物所特有的创造能力也几尽丧失,从而导致了科学技术在很多年内都停滞不前。较为落后的非洲大陆和略显激进的东欧社会更是陷入了彻底崩溃的边缘。而西欧岛国英国则完全沦陷为更加黑暗的独裁统治之下。那些年老体弱的人被无情地送入到进行安乐死的乐园;监狱中的罪犯们被流放遗弃;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则基本上变成了半合法化的奴隶。全世界范围内也几乎进入了无政府状态……在英国,这个充斥着暴力和各种教派战争的国家里,曾经是提倡和平的激进分子的西奥多·法隆(克里夫·欧文),在如此罪恶深重的社会里则变成了一个曾令自己无比厌恶的循规蹈矩的政府官员。然而,当得知一位妇女已经惊人地怀孕的消息之后,西奥多·法隆不得不再次振作起来,与自己的前妻朱莉安·泰勒(朱丽安·摩尔)一个自始至终的革命派人士联起手来,共同肩负起保护这个女人腹中的人类之子的重任……

 

为了整个人类的明天,保护一个孩子,怎么看都和《终结者》有相似之处,《终》不是典型的科幻片,只有智能机器人和时间旅行的大前提设定有点科幻的味道,除去这,就是一枪战加追车的娱乐片。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在成功地执导了《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之后,开始把制作电影的侧重点,从技法(不是没有技巧,影片中的那几个长镜头,一气呵成,令人印象深刻)转移向内涵。《人》没有如《终》那样的特效,而是更多地想通过影片来表现其严肃的主题(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生存问题,也向人类提出了如何关爱生命的最终思索),大前提设置是人类不知何故丧失了生育能力,整整十八年都没有一个新生儿出世,而这所带来的影响却是科学技术在十几年内都停滞不前,这样的设置确实意味深长,比起《终》来要高明很多了。

似乎用“法西斯”来形容影片的社会背景在恰当不过了,“法西斯”一词来自拉丁文fasces,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的“束棒”(古罗马使用的权力标志棒),象征暴力和强权高于一切。法西斯有五个基本理论,即种族优秀论、国家至上论、领袖至上论、意志至上论、暴力和强权就是真理论。影片中的独裁统治、半奴隶化的移民,暴力的铁笼等一切社会背景,无不让人想到七十年前的欧洲大陆。安妮·弗兰克说:“人们心里有一种毁灭的冲动,发怒、杀人的冲动。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过一场蜕变,否则还会有战争,苦心建设、培养和种种种植起来的一切都回被砍倒、摧毁,然后又从头来过!”可以说是因为人们陷入了欲望的漩涡之中,难以自拔,因而失去了生育能力,其带给人类的恐慌与混乱是致命的,于是人们心中的这种冲动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

影片的时代背景被设置在了2027年,人们站在正在播放新闻的电视屏幕前,迷茫的神情从痛苦中显现出来,他们不仅失去了世界上最年轻的孩子,孩子的死让他们再次面对或许早就被故意麻木的心灵: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生存?影片通过西奥多与妇产科医生的对话引发人们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考。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生存而生存,那我们还是我们吗?失去生育能力,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孩子,更重要的是自我的迷失。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聪明,可却因此在生活中不断徘徊,没有归宿。

在科幻作品中,往往会通过性的混乱(如群交)来表现蒙昧或是空虚的状态,因为性的本身包含对生命的强烈欲望和欲望的泯灭。《攻壳机动队》也曾对死亡和繁殖作了探讨,傀儡师的那句“有了死亡与繁殖,我就是完整的生命”让人思考颇多。还记得西奥多听到的那个笑话吗,所得科学家都在讨论生育问题,只有一个人一直躲在角落里嚼鸡腿(物质,性),为什么人类再也不能生育了,回答是我不知道(这是最真实的答案),西奥多笑得那么厉害,他在笑什么?到底我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毫无疑问,上帝给了人类性的刺激,目的就是为了人类可以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当我们失去了生育的能力,或许会发现,性是那样的索然无味(西奥多与朱丽安的婚姻破裂)。

科技的停滞不前意味着生育问题只能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影片发展的过程是寻找“Tomorrow”的过程,也正是西奥多寻找自我的过程(人类的自我救赎),。不管是雕像大卫、吃饭时所谈的雅戈的画,还是那些期望通过苦行来拯救人类的组织,都可以找到人性的回归的影子。开头朱丽安和那个科学家的死亡,片中那个名叫玛丽卡的妇女和西奥多他们语言不通,却义无反顾地帮助他们,以及后来士兵都放下了手中的枪是整体的一条线。而对西奥多并未有太多的正面刻画,但孩子的母亲为孩子起了三次名字,最后把孩子改成"迪兰"(男主人公早逝的孩子)是对其最大赞赏。

你一定会奇怪我为什么不谈开头死去的男孩,仅仅是因为一场斗殴,这确实有些讽刺的意味,但是一片更多的还是想通过这来表现背景,这个男孩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人,却终因无法承受之重而死去(当代社会人们重压下的生活)。或许这只是一个政治阴谋,朱丽安不就是这样死去的吗,当我们知道我们只是游戏中的一颗棋子,就像是铁笼中那些移民,他们千方百计地来到英国,却被当成蟑螂一样对待(麻木的生活方式),完全是茫然的恐惧,象征意味浓厚。

还有那个怀孕的女孩,整个影片她什么也没做,只是跟着西奥多逃亡,她的使命就是生下肚中的孩子(我又要说《终结者》了,怎么这么相似),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这个设置耐人寻味,女性终于再次因为繁衍的目的而成为重点,回旋式的人性发展显而易见,回归的表现型之下是怎样的基因型,只能让读者看完影片后自己体会了。

一般的惊悚片多以废弃工厂里的枪战打斗来结尾,《人》也是选择了这样一处废墟。要知道工厂是工业文明的战场,物质文明的圣地,自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十八年来的第一个孩子从这里走向人群(人类整体意志的改变),此时婴儿的啼哭无异于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机的轰鸣。

西奥多死去,海上漂泊的小船(亚诺方舟)终于看到了 TomorrowTomorrow”是明天的意思,显然意味着人类的未来,影片最终还是将人类发展寄于科学,这时感性的理性化,也是人类接近真理的方式。海面上印象派油画式的那个全景镜头,饱含着深沉的宗教情感,小孩的第一声啼哭意味着人类终于获得了自我救赎的权利,真正的救赎之路才刚刚开始,明天只是希望而非天堂,我们是否会有走出麦田后的困惑,却又不得而知了。

本片导演的定位是准科幻片,有些淡化了其中的科幻色彩,情节上有些单薄,发展也过于单一,但并为变成一部平平无奇的英雄拯救世界的动作片,具有很强的人文气息(其中有一首出现多次的歌曲,可惜我英文很烂,没听懂)。作为笔者,重点是放在有关人性的探讨方面,对于影片涉及的移民问题,并为作过多的讨论。

    很不错,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看。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53]
我的日志[15]
我的推荐[18]
我的想法[20]